“有板有眼”的“板”是指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有板有眼”释义:
有板有眼,意思是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成语出自《曲律》“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译文:凡是盖曲,句子有长短,字有多少,调有紧慢,一概以板眼为节制,所以叫做板眼。)
“板眼”释义:
1、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如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
2、比喻条理和层次。如“他说话做事都很有板眼”。
3、比喻办法、主意等。如“在我们班里,数他板眼多”。
“有板有眼”近义词: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有条不紊、有声有色、一板一眼、有条有理
“有板有眼”反义词:
颠三倒四、驴唇马嘴、不三不四、马虎从事、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音乐之板眼:
板眼,为*音乐构成中所特有,是*音乐节奏、节拍、快慢、速度的枢纽。唐宋始,以“拍板”节制音乐的进行“节奏”。
按文句断分音乐而为乐句“板拍句乐”,“板拍句乐”即在唱者唱完一文句,在其后出现的一个“空”(即称“眼”)处下“板拍”“停声拍”“板”“拍”在“眼”位“板”、“拍”、“眼”三者同位。
按文之句断分音乐为乐之句--称“官拍”“鼓拍”、“手拍”则每与唱者出口的句字同步,在唐宋时是辅助性的“拍”“停声待拍”的“板拍”演化为后世的“散板”“鼓拍”、“手拍”,演化为后世的“上板”。
后世的“上板”是节律性的、可与句字同下的“板拍”,在明清时,成为*音乐节奏的主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