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人们认为这*是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的日子,剃头后可以让人鸿运当头

龙抬头这*之所以要剪头,是因为我国民间人们认为这*是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的日子,剃头后可以让人鸿运当头。并且小孩在这*剃头被叫做剃喜头,大人在这*剃头叫做剃龙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初二为什么又叫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

龙抬头节形成于何时

据考证,早在唐代,农历二月初二就已经具有了令节的性质。这*,人们相邀结伴,至野外踏青,谓之“迎富”;顺便再挖些野菜,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令节,称为挑菜节、踏青节。这在当时的一些诗词和文献中都有反映和记载,如,北宋张耒就题有《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一诗,南宋陈元靓所撰《岁时广记》引《壶中赘录》亦云:“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青节。”

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迄今为止,这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记录“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字材料,根据这条材料,可以断定,龙抬头节形成于元代。

龙抬头节日习俗是什么

1、龙抬头节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2、龙抬头节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