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意思: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注释:
以:用。
德:恩惠。
怨:仇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理解: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别人做了什么让我们怨恨的事情,当事人以客观的态度去给予他相应处理。)”。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论语·宪问》的相关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的相关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