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既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亲手创建的*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1个本科*,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能源动力博士*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涵盖62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有10个硕士*学位*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沈阳电机*职业学校成立。
1949年6月沈阳电机*职业学校建校,隶属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1949年8月学校迁址长春,更名为长春电机*职业学校,隶属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1950年3月隶属于东北电力管理局。
1952年5月更名为长春电业技术学校。
1953年7月更名为长春电力工业学校。
1954年6月更名为长春电力学校,隶属于燃料工业部。
1955年由长春迁至吉林市,9月更名为吉林电力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58年2月隶属于水利电力部。
1958年8月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
1978年始招收硕士研究生,9月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1988年隶属于能源部。
1992年开始于*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3年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97年隶属于*电力公司。
2000年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
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热能工程”2个二级学科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12月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批通过,正式批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主持*863项目、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级科研项目79项,纵向科研经费总额近2.2亿元,同比“十一五”分别增长259.1%和856.1%;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0项,同比“十一五”增长196.3%,其中一等奖5项;SCI/SSCI收录学术论文176篇,同比“十一五”增长266.7%,EI/CSSCI收录学术论文1318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7部;*发明*115件。[31]
2013年1月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大学科技园。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有*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3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
学术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藏书以*用书为主,非*用书为辅,主要收藏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应用化学工程、管理、艺术等学科方面的文献,逐步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藏书体系。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为140万册,收藏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主要包括11个数据库,即:*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读秀知识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中华数字书苑、ScienceDirect数据库、IEL数据库、外文百链云图书馆。
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学校与8个*和地区的2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承办了“第二届信息*与智能控制”、“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技术”等*会议。
校区建设
学校地处吉林省吉林市,共两个校区,分为东、西校区,一为西校区(旧校区)(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梁思成首作)),另一个则是东校区(新校区)。
截至2013年,学校建有东翼楼、西翼楼、礼堂;力学实验\印刷厂楼;管理系办公楼、机电、物理楼;动力实验楼、综合实验楼;教学主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东阶教学楼、东教学楼;图书馆、电教计算中心、学术中心、科技综合楼、工程培训中心;学生公寓(新校区)、研究生宿舍、干部公寓、欢喜教工公寓、二十二号住宅楼(青年公寓);学生一宿舍——学生十五宿舍;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成教餐厅、北山食堂、新校区学生食堂、引资食堂、回民食堂;一号住宅楼(住独身)、老干部活动中心、校医院、浴池、*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