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入欧洲的第一部戏剧?
?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去的中国古典戏曲,是《赵氏孤儿》。
是尖锐激烈、波澜跌宕的戏剧冲突。屠岸贾要陷害忠良,程婴等人要护卫忠良,这是一场邪恶与正义之间的冲突。在冲突发展的初始阶段,屠岸贾要搜出赵氏孤儿,派人“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等一月满足,杀这小厮”。公主在危急中求救于草泽医生程婴。程婴犹豫不定,公主只好手托婴儿跪地哀恳,从而打动程婴,决定冒死相救。可程婴在临别时又担忧公主在严刑威逼之下,暴露救孤之事。为取信于程婴,公主最终自缢而死。这是全剧的第一个冲突。
也是18世纪惟一在欧洲流传的中国戏剧。所以,《赵氏孤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对18世纪欧洲的戏剧文学和戏剧舞台演出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35年 ,伏尔泰将元代纪君祥创作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五幕剧本,使其成为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剧作品。
法国的伏尔泰曾经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程婴救孤的故事移植到法国。
程婴救孤即《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左传》和《史记·赵世家》,元杂剧作家纪君祥将之写成杂剧《赵氏孤儿》之后风靡一时。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6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演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主要根据《史记·赵世家》及刘向《新序》、《说苑》所记敷演而成。
《赵氏孤儿》在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法国伏尔泰由之取材写了一部《中国孤儿》,背景放在成吉思汗时期。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将它改编为《埃尔佩诺》,而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将之改编为《中国英雄》。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