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主要流传于广西中南部的武鸣县境,以武鸣县的城厢镇、两江镇等乡镇为核心区域,覆盖到武鸣县周边如隆安、上林、宾阳、马山等县,辐射到全广西乃至广东、云南、贵州等省份的壮族聚居地区。
自汉代就有“三月三上巳节”的记载。明清时期,壮族受民间道教真武信仰影响,由“三月三”祀真武迎神赛会逐渐形成具有壮族特色的祭祖先、祀玄天、拜龙母、会男女的盛大节庆。
壮族“三月三”的主要习俗有:1.在祖神庙里摆祭坛,供猪、牛、羊三牲和五色糯米饭,请师公和道公班主持祭祀祖神;2.用彩轿抬出祖神,师公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3.村民在家中祭祀祖先,需要还愿的主家请戏班唱戏,将祖神彩轿抬至戏台前安放,意为请祖神看戏;4.抢花炮,主持人点上火药放炮,将红炮圈射上高空,炮圈落下时各队的选手争先抢夺;5.对歌,包括对歌择偶,赛歌、赏歌等;6.抛绣球、“斗蛋”等活动。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上巳节由来
古时代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有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上巳节由来久远,有历史,乏记载。“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代的文学作品里。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有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以驱除邪气。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如陶思炎指出,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是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这种与原始的宗教相关的近水祝殖信仰,当是三月上巳日祓禊风俗的真正缘由(《风俗探幽》)。
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