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到达天竺后,呆了几年?

西行求法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跟从戒贤大师学习,以及参观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由于等不到唐朝出国的过所(护照),一直没法出国,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经过高昌得鞠文泰礼重,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昔有真唯识量重,在曲女城佛法讲座中,十八天内,无人能难倒他,名扬全天竺,分别被当地大乘教徒誉为“大乘天”和小乘教徒誉为“解脱天””。在贞观十三年,他在那兰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

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据后世分析,唐太宗热情接待玄奘是为了获取西域的情报,因为当时唐正准备对西突厥用兵).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 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经文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玄奘于664年去世,最初葬于白鹿原云经寺;669年,改葬于少陵原(又称凤栖原),建有舍利塔,并为此在这里建立兴教

西游记

名著《西游记》这部小说中描绘的唐僧(唐三藏),虽然近似作者基于玄奘法师的联想所刻意取角,但基本上仍属于个别创建的故事与人物角色,不应因此误解为史实或归类为历史小说。其中著名的孙悟空、猪八戒(悟能)和沙悟净,及西游除魔降妖生动活泼的丰富情节,明显并非记述玄奘游历天竺的故事,而另有其独特而广泛的人文意义与哲学、艺术与社会价值。

佛教对《西游记》这部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近代的禅宗高僧虚云大师,指斥《西游记》是道教徒写了来诋毁佛教的;而也有人认为,《西游记》其实隐讳地记录了修行的过程,若不懂佛教文化,则写不出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