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岁的年纪,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后,要在自家的宗庙里举行加冠礼。*,加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特邀德高望重的贵宾为行冠礼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数上,分别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该男子往后开始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三次加冠结束后,特邀的贵宾还要向行冠礼的男子宣读祝词,赐予他一个“美”字,寓意他在未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礼的时候,要将头发盘成发髻,然后再戴上帽子,这样方能称之为“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代年龄称谓

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对不同年龄段都有着别称,这并不是特指某个年龄,而是达到*年龄后对这个年龄段的一种称呼。

在古代:男性: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指女性: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出嫁。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指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

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以此借指九十九岁。

茶寿:“茶”字的草头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