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武汉;重庆
我国三大火炉
三伏期间,我国长江流域平均气温*,其中南京、武汉、重庆这三大城市被称之为“三大火炉”,它们的**气温都在40%以上,而且高温持续时间长,高于37℃的日子约占伏期的一半。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三伏期长江流域高空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使气温增高,同时万里晴空,似火的骄阳烘热了近地面的空气,促使气温急剧上升。此外,从地理位置看,三座城市都处在长江沿岸的谷地中,由于地势低,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大量积聚在近地面的低空中,更增加了炎热的程度,而这三座城市的近郊,水田密布,沃野成片,湖荡河渠,纵横交错,在骄阳的强烈照射下,水分蒸发,增加了大气温度,使空气显得格外沉闷。近几年来还增加了人为的环境污染,工厂排烟、机动车排气等等,造成空气混浊,不但升高了气温,还带来形成“酸雨”的危害。
三大火炉形成背景
*的热极吐鲁番盆地艾丁湖,2015年7月24日曾观测到50.3℃的*现今**气温记录。然而这里面积小,人口少,热而不闷。因此,在一年中*的夏季对*人民生活、工作影响*的并不在吐鲁番,而是在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长江流域,在夏季高温期间,最*的“大火炉”有三个:南京、武汉和重庆。
民国时期,南京、武汉和重庆三大火炉确实很热,*月的平均*气温在32~34℃左右,**气温曾达到39.6~43.0℃,高温延续的时间也很长,每年高于30℃的暑热天数,平均都在70天以上,并且从早到晚,气温的变化不大,不但白天热,夜间也热不可耐。
形成长江沿岸三大火炉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着;其次就是地形的影响。重庆、武汉和南京都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犹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三是这些地方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人体出汗后不易蒸发,出汗的散热效率大大*,高温加高湿,更使人感到闷热。
火炉的原因
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在夏季常常如火炉般闷热,主要是由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一般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闷热难耐。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有名的盛夏高温区。而*认为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