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孟浩然主要经历

诗文少年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孟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开元八年(720年),暮春,孟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孟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孟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开元十三年(725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孟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开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间,孟浩然于维扬一带结识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