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一块大洋等于800元人民币;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400元人民币;解放后一块大洋等于200元人民币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

1933年,国民*确定了以大洋为主的流通货币体系。1935年11月,*以法律形式,让“法币”成为市面上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在清朝时期,银两的使用非常麻烦,因为种类繁多,很多省县采用的货币都不同,因此需要复杂的换算。由于这种多样性的货币制度,使*的经济流通变得缓慢,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