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是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

平声是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平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1.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声、第二声。

2.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3.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4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音韵学是如何发展的

最初,诗人写诗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诗词的格律,也就没有所谓的平仄自焚。而且,以**部诗歌集《诗经》为例,最早的诗歌从劳动人民的民歌当中演化而来,无名的诗人于乡野采风,将民歌汇编成册,形成《诗经》,因此此时的是个还未对文字的声调韵律有严苛的要求。随着一代代诗人的钻研精进,文学诗词的创作逐渐与民歌相区分,直到东汉末年,在文学天才、七步成诗的曹植的努力下,将传入中原的佛教音乐和佛经进行有利于*人吟诵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一格的经学体系,这可以被视为*汉字音韵学的开端。音韵在南北朝时期迎来第二次发展,诗人对听觉美感更加追求,文学家沈约、周颙共同提出了“四声八病”的学说,自此,*古代诗歌由自由散漫向格律精严走进了*。

扩展

平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