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的传统节日,在这*白天的时间最短,晚上的时间最长,理论是上是最冷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过后也就预示着真正的寒冬就要来临了。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把冬至当成一个大节来过,所以这*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就有了冬至这个节气,到了周朝这个节气就变成了一个节日,在这*会举行很多的祭祀活动。
祭祀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后来因为祭祀有专属的节日,所以就不再在冬至的这*祭祀了。大家只在冬至这*吃一些传统食物,以此来庆祝这个团圆的时刻。
在古人们的思想中冬至这*是不能出远门的,因为这*是冬天的象征,是年末的时候,一家人必须和和美美的在一起吃一段团圆饭。而且过了这*之后你就会迎来大雪的天气,而且在河面上全是冰,非常寒的冷。
冬至的意义
寒冷将至,冬季正式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按公历,冬至交节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今年是22日12时19分),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
*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从冬至开始,白天会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阴的六根阴爻的最下面一根已变成阳爻,所以冬至又称作“一阳生”。
冬至习俗
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蹇《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称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钝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不过”之数。古代*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吃饺子
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在冬至这**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