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平安;心地坦然;教书育人
《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时,还特意强调了,这三件事里,并不包括称王天下。那就会有人问了:“君子不就应该治国,平天下吗?”,的确是这样,不过,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可见,家庭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别重视人伦亲情之乐。家人安康,兄弟和睦,这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幸福的根源。父母健康长寿,是每个做子女*的心愿。在成长的路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语*长的教诲,只为我们长大*后,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能力照顾父母了,当然希望父母俱在,平安健康。能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兄弟和睦也是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家庭兄弟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也是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哪个子女不是父母心头肉,如果兄弟之间因为一些琐事而暗淡了之间的亲情,父母是最伤心的。有多少人想尽孝,而父母已不在。有多少兄弟之间为一些琐事而大打出手,从此亲人变成了路人。
孟子说道:“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这就是君子*大乐事----天伦之乐,也是老人心中最渴望的。
成就自己的德行,是做人的本分。因为处于纷繁的社会之中,人心很容易被一些不美好的事物所左右。多少人被一些小利蒙了眼睛,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多少人为了点私心,伤了亲人,坏了友情。多少人做了亏心事,而每天担惊受怕,战战兢兢。
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唯,有德才能成就一个人。因为他会时时地反观自己的言行,时时反省自己对家庭、朋友、社会未尽力的地方。一个人能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不愧于天,对得起旁人,才能在良心上,没有愧疚,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因此,孟子便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这也为我们确立了道德检验的心理标准,这也就是君子所认为的有德之乐。
在古代,是非常重视学习的,古话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先贤们,也苦口婆心地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劝人们要好学上进,努力学习。而孟子,作为教育家,他认为,为*培育人才,是他义不容辞的*。这是君子的第三种快乐,即师友之乐。
出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