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钧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二○师主力部队之一。1937年8月,红六军团和红军总部特务团一营合编,成立八路军第三五九旅,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第七一七、第七一八团,刘转连、文年生分任团长。除第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于9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新的第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列入第三五九旅序列改编为第七一九团。部队整编后王震任旅长。1939年,第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

1944年10月,根据*决定,第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支队(也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解放后该旅编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五九旅留驻陕甘宁的余部于1945年由副旅长苏进率领,并入中原军区第二纵队。

陈伯钧

陈伯钧(1910.11.26-1974.2.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人。在*生涯中,历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排长、教导队副队长、连长、纵队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员、军团长、旅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抗大第2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秋收起义、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战斗、黄洋界保卫战、水南战斗、*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长征、陈庄战斗、热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参加了湘西剿匪。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主要成就

井冈山上主攻坚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伯钧率部追击国民党军谭道源师,歼灭该师过半,缴获步枪2000余支,机枪46挺;反击国民党军公秉藩师时,巧妙运用战术,抄小路预先设伏,将公秉藩师*缴械。

湘江战役担后卫

1934年10月18日,陈伯钧率部开始长征,指挥十三师为红一方面军全军后卫,掩护红军部队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抵达湘江前,亲率十三师在国民党军夹击中打了一整天阻击战,终于掩护整个方面军渡过湘江。陈伯钧也因此在红军*将领中获得了“铁屁股”的美誉。

戎马倥偬记日记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路上,陈伯钧始终保持记日记的习惯,从1933年起至1950年,记下了4000多篇日记,以一个*战争参与者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大跨度地记载了**战争的进程和人民军队的战斗足迹,涉及1933年的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与张国焘分裂路线面对面的斗争,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众多重大的历史*,被学术界评价为在党史、军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