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最初历史书上是将启作为夏朝的开国帝王的,但后来的史书又把禹作为了夏朝的建立者。
有一句“禹传启,家天下”的说法,帝位成为了父传子的制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呢?这是因为大禹并没有直接把帝位传给启,所以最初史学家认为不应该把禹当做夏朝的建立者。
但是启能抢夺帝位,又恰恰是因为禹做的铺垫。所以现在的史书又把禹作为了夏朝的建立者。在这里不好去做过多的辩论,我们姑且按照历史教材上的,把禹当做夏朝的建立者吧。
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大禹。大禹是姒姓部落首领鲧的儿子。鲧是作为帝尧的直系下属,对帝尧*推崇。尧帝时期发生了大洪水,所以就让鲧去治水。但鲧没能完成任务,洪水越来越大,所以鲧被流放了。
可是尧帝晚年让舜代掌天下时,以鲧不听命令而诛杀了鲧。此时的大禹接管了父亲的部众,他选择了隐忍。舜继位后,还是面临着大洪水的问题,所以禹主动请缨治水。
我们都知道的,禹带着手下沿着黄河,不断的测量,并且疏通水道,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理好了黄河。所以沿岸的部落都是非常的支持禹的。
舜在这种情形下,不得不让位给了小自己十来岁的禹。
大禹因为治理黄河的大功德成为了天下的主人。
在大禹治理天下时期,私有制逐渐盛行。而大禹也是比较享受的,他把好东西都集中在了自己的部众。同时他也很严苛,*违背他旨意的部落首领都要受到处罚。比如他率众攻打三苗部落,比如南巡时因为防风氏的迟到而处斩。可见舜治理天下的时候是很苛刻的。
他收集九州的金属制成了九个鼎,在九个鼎上刻画九州的特点,以镇压九州气运。大禹的作为让他的夏地子民获得了*的好处
简介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史书中记载的*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伯益,但伯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历*"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国号
夏朝,历*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世袭王朝的起始。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