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7平方米

一亩三分地即1.3亩,1亩=60平方丈=666.7平方米,所以1.3亩=1.3×666.67=866.7平方米。亩是*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井田制百步为亩(宽*、长百步)。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并六国,汉承秦制,大小亩并行。至汉武帝统一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推行于*。此后,一亩广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未有变化。

“一亩三分地”如果从历*来讲,是明清两朝的皇帝,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每年从正阳门到先农坛“演试亲耕”,世代沿袭,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

经过漫长时代的演绎,人们便把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而在农村,一亩三分地有时候指自己家的口粮地,有时也泛指自家宅基地,总之是个人的小天地或者小圈子。有时候也指村和村之间,镇和镇之间,或者更大的范围。

立夏时节农事忙,《国语?周语》云:“民之大事在农。”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极重农事,与之相关的礼仪颇多,先农坛即是为祭祀农耕文化的*神农氏而设。

北京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耤,音同藉,皇帝亲耕之意。作为重要的*祭祀场所,北京先农坛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至今,已经历经600多年的风雨。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坛庙建制“悉如南京旧制”,在京城中轴线南端,东建天坛,西建先农坛置耤田。他规定,历朝皇帝登基之初须行耕耤礼。这不仅奠定了北京先农坛祭祀的重要地位,也为亲耕礼仪的制度建设打下了关键基础。先农坛内设观耕台,观耕台前有农田一亩三分,这就是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作为*古代社会*一个王朝,清代有着相对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祭祀先农的*礼仪制度要比其他王朝更具自身特色。清王朝统治者遵循重农固本思想,在各个方面推广农业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广到*各地,并下谕在各个行政区设立先农坛,以彰显*对农业和先农之神的重视。

雍正时期把耕耤礼的制度建设推到*,成为一项从*到地方的*制度。雍正颁发了新修订的《三十六禾词》,并于雍正四年(1726年)向*发出谕旨,颁发《嘉禾图》,同时诏令*州县府卫所,“各择东郊官地洁净丰腴者,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即于耤田之后建先农坛”,守土官员须率属“按九卿制行耕耤礼”。

雍正五年(1727年)以后*许多地方建立了先农坛。*图书馆藏有顺天府涿州房山县“鼎建先农坛碑碑文”拓片,详细记述了雍正七年该县建成先农坛及坛域的情况。关于*各地先农坛的建制记载,在清代方志中随处可见,而且作为一方地名,至今仍保存在一些县市的街区名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