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的一些统治*开始意识到,中西两方在军队战斗力之间的悬殊差异,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一些清朝*当中的掌权者便继承了魏源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也被我们叫做自强运动,这项运动是晚晴*为了挽救*统治与*发展所作出的自救形式的运用。洋务运动是由奕訢、桂良和文祥等人推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进行实务操作,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标的运动。
爱新觉罗·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奕訢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时废时起。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訢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次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成功夺取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确立了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体制。此后直至光绪十年(1884年),长期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衙门大臣,大部分时间身处权力中心。后逐渐倦怠政事,终在“甲申易枢”中被罢黜。光绪二十年(1894年)再获起用,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善后。此后至去世前,一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衙门大臣,但暮气已深,无甚作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逝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为“忠”,后世称“恭忠亲王”。有《萃锦吟》《乐道堂诗钞》等传世。
奕訢是洋务运动期间清廷*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他建议设立的*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西人称之为“(清)*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早年经历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訢出生,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育皇四子奕詝。奕訢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无异于亲兄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书房读书,奕訢从小受到*严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他天资聪颖,颇有才气,拜宿儒翁心存为师。逾年,翁心存以母老乞养,告假归里,奕訢乃师事贾桢(道光六年的榜眼)。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百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