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等于10/3厘米,约等于3.33厘米
一寸等于10/3厘米,约等于3.33厘米。
中医说的寸一般是指同身寸,比如说你的四个手指头,不包含大拇指并排在一起,一般指的是三寸,中指中间一截是一寸。
寸(拼音:cùn)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文字的寸是由代表手的“又”和指事符号“一”两个部分组成,本义指从掌至手腕一寸长的部位,即“寸口”,引申指以寸口为度的长度单位。因为寸是量度较小的单位,故又用来形容极小或极短。
释义:
一、寸为较小的长度单位,故“一寸”(本义即一寸之长度)引申为微量。
示例:《汉书·贾谊传》:“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
二、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名。
示例:苏轼《次韵答王巩》:“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三、指光阴。
示例:唐·李峤《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一寸阴”。
拓展资料:
”度“即长度,由于和生活密切相关,自人类有始就出现了,原始人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现代计量技术的出现,古代度制演变反映着历史的变迁。主要变迁如下:
夏朝
1尺=10寸(1尺=24.9厘米)
商朝
1尺=10寸,1寸=10分(1尺=31.1厘米)
周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朝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朝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朝、五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朝
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