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算经》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孙子算经》。而这句话强调了数学和计算的重要性,指数学是四季的开始和终结,是万物的始源。《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其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传本的《孙子算经》一共为三卷。其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书中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

上卷:详细的讨论了度量衡的单位和筹算的制度和方法。度量衡包括长度(度),质量(量),体积/容积(衡)。

中卷主要是关于分数的应用题,包括面积、体积、等比数列等计算题,大致都在《九章》中论述的范围之内。

下卷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如下卷第31题即*的鸡兔同笼”问题,后传至日本,被改为“鹤龟算”。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孙子算经》这本书。

万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ànwù,指宇宙间*存在事物。

书就是现在的图书是人类用来记录*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图书总是给予*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孙子算经,*南北朝数术着作,《算经十书》之一。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着隔墙算剪管术秦王暗点兵等数学游戏。这些饶有趣味的数学游戏,以各种不同形式,介绍*闻名的孙子问题的解法,通俗地反映了*古代数学一项*的成就。

《孙子算经》是*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此题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选为补充教材并且在部分五~六年级的课外习题所用。

简介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K.F.Gass.公元1777-1855年]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公元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伟烈亚士[AlexanderWylie公元1815-1887年]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公元1874年马蒂生[L.Mathiesen]指出孙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从而在西方的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的剩余定理"[Chineseremaindertheorem]。另外还有一道,曰:"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