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最能说明曹操政治格局的就是两件事: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屯田。

当时,军阀割据,汉献帝颠沛流离,大家都在抢地盘,没人理汉献帝,都认为汉献帝是个废物,搞到自己这里来是给自己添堵,曹操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再说屯田,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就下令个郡推广该模式,一举解决了曹操粮草供应的问题,曹操自己都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而曹丕他首先做的是篡汉自立,其次就是采取了九品中正制进行选官,在*程度上选拔了更多人才,但是*也成为士族子弟把持朝政的工具。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在用人上,曹丕也不差,但是对于司马懿,曹丕看走了眼,而曹操曾一再告诫曹丕,要谨慎使用司马懿,曹丕不停,最终魏氏天下被司马家篡夺。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