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
闰年是几年一次啊?
这个是农历的闰月,农历闰月是3年闰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闰月的计算方法
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因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祖先们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Leap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注意闰年(公历中名词)和闰月(农历中名词)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公历中只分闰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2月中多*);平年中也可能有闰月(如2017年是平年,农历有闰月,闰6月)。
扩展资料
公元2020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为农历己亥年(猪年),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为农历庚子年(鼠年),2020年闰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国庆节与中秋节同*,上一次国庆和中秋重合是在2001年(每19年一次)。
除此之外,最长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可长达385天,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是很罕见的。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00年的2120年里,一共只有9次。从公元1900年至公元4000年这2100年里出现了22次,出现的年份有:
1925年、1944年、2006年、2270年、2289年、2351年、2606年、2625年、2634年、2889年、2951年、2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3315年、3589年、3608年、3872年、3915年、3934年、3953年。
平年超短农历年只有353天,公元元年至公元5000年之间,农历年有353天的年份只有以下9个:780年、1620年、1965年、2372年、3620年、3903年、3965年、4186年、42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