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211,也不是98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气象局、教育部、*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和A+等级,气象学为*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个硕士*学位*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学院,设有*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4人、*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特聘*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2019年度*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高教社杯”、*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大学生信息*竞赛一等奖、*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奖项。

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联赛总*。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近三年,研究生获*级竞赛奖项19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计361人次。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率(含出国)达41.52%。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乃至*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自“十三五”以来,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1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项)173项,获批*社科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277项,获**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立项*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落地江苏首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性奖项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为*级大学科技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获批“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级外专项目10项,2名外籍*荣获江苏省外专*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re》《Science》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