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毫米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米等于*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
长度单位换算是长度换算的一种方式。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计量单位。目前*上的长度单位换算方式有多种类型,分别有*传统的长度单位、*标准的长度单位、英制长度单位、天文学长度单位等。
长度单位的理解
理解长度单位,首先要理解它的上位概念——单位。《现代汉语词典》对“单位”的解释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在测量中,以同类量的某定量为基准量,测定已知量相当于基准量的多少倍,该基准量称为单位。如厘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克是计量质量的单位,秒是计量时间的单位。作为数学的例子,还可以说1是自然数的单位,分子为1的分数是分数的单位。
在测量线段的长度时,需要选定某一线段作为测量标准,并规定其长度为1,称这条线段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很多,主单位是米,其余都是派生的单位。测量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如测量跑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而测量跳远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等等。
长度单位的提出
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JohnWilkins)提出需要一个十进制的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
1675年,意大利科学家提托·李维欧·布拉提尼(TitoLivioBrattini)*在论文中使用了metrocattolico这个词,该词是由希腊语μ?τρονκαθολικ?ν(métronkatholikón)衍生而来的,意为“一种通用测量单位”。
1789年,法国大*胜利后,国民公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的距离的一千*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之一)作为标准单位。他们将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1791年,该方案获法国国会批准。1799年12月10日,法国通过公制系统,开始正式使用米制。